【电影中的历史】

六大主题 若以主题来分,书中的二十三部电影可大略分为“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饮食、感官与历史记忆”“全球史与全球化”“抗争、战争与革命”“性别与环境”及“艺术与大众史学”。这样的主题规划,一方面呼应电影中的历史知识与历史事实,另外一方面则通过相关历史课题延伸出当前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趋势。书中涉及的相关课题有:物质文化史、食物史、历史记忆、全球史、海洋史、全球视野下的历史教学、战争史、微观史、马克思主义史学、性别史及环境史。除了关注当代学院的历史研究之外,我们也通过纪录片、大众史作品对艺术对象、图像及影像的重现来呈现大众史学的发展。 基本上,本书的初阶目标在于让读者通过看电影学到历史。然而,学历史不只是让读者看到“过去”。历史不是只有历史叙事与历史事实而已,我们还希望将电影当作一个窗口,引导读者进行一些有关历史问题的思辨,培养分析与理解事物的技巧;此外,还希望读者能认识到,看待历史不应用现代的观点,而是要回溯当时的脉络,立足于当时的经验与看法,采以“神入”(即同理心,Empathy)方式。 阅读电影的几种方法 因此,本书每章的架构分为四部分:“电影本事”“电影里没说的历史”“像史家一样阅读”及“用历想想”。 “在电影本事”这部分,读者可以很快地了解到这部电影的基本故事,当然,里头不会有太多的电影人物、导演及拍摄细节,只是提纲挈领地将影片重点呈现出来。对电影有了基本认识之后,读者会来到第二部分“电影里没说的历史”。这个部分是每章的重头戏,占的篇幅最大,但每篇的写法不尽相同。有的是抽出几个电影里提到的历史片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例如《荒野猎人》中的海狸与毛皮贸易,《寻访千利休》中丰臣秀吉与千利休的关系,《香料共和国》中的希腊土耳其交恶与塞浦路斯的互动,《天皇》里的天皇退位问题,《昔日的我》里的安田讲堂事件,《替天行道三人行》里的反跨国资本剥削,《1942》中的灾荒与媒体报道,以及《永不妥协》里受污染的辛克利小镇的真实情况。有的篇章则将议题延伸出去,不是在文本上打转,而是谈出一些新的话题,像是《海洋深处》谈捕鲸的全球史,《和食之神》的鲜味与味精,《希特勒回来了》中的战后德国的历史记忆,《伊本·白图泰》中的“亚洲即世界”,《爱国者》谈美国历史教学的全球视野,《圣诞快乐》的“一战”书写,《霸王别姬》谈戏曲与近代 中国,《艺术的力量》则提到当代英国大众接触历史的几种途径。 第三部分“像史家一样阅读”则援引数则当代史家的作品或历史文献,并进行导读。经由实际资料的阅读,读者可以学习如何像史家一样地思考问题,提出对论述、叙事或理解的看法。有的地方则会刻意安排立场或观点不同的资料让读者进行思辨,例如《鸦片战争》中提到的有关这一事件的历史书写的转变;或者比较原著小说及不同类型文本作品的呈现与电影内容的异同,像是《荒野猎人》《小小的家》《希特勒回来了》《昔日的我》及《钢琴课》。最后一部分“用历想想”则是问题讨论。其中有针对电影文本设计的基础问题,也有进阶讨论第二部分“电影里没说的历史”所延伸出来的历史议题;或者难度再大一些,以第三部分“像史家一样阅读”的核心文献来设计问题,让读者进行深度思考;更有请读者看过电影之后,试着比较电影与核心文献陈述的文本内容有何差异。 影视史学 本书绝非第一本强调用电影学历史、教历史的著作。近来类似的西文著作相当多,但大多是从历史教学或历史思维的角度看电影与历史的关系,像是《用电影教历史》(Teaching History with Film)就特别强调如何在中学教育中用电影来锻炼学生的历史 思 维 能 力(叙 事、神 入、理 解、思 辨、认 识 过 去)。在西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后现代史家海登·怀特(Hayden White)于 1988 年发表的《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周梁楷教授于 1993 年最早将这篇文章翻译发表在《当代》杂志上,正式将影视史学的概念引进中文世界。 第一,怀特创造了一个和“书写历史”(Historiography)相对应的单词 Historiophoty,中 译 为“影 视 史 学”,沿 用 至 今;第 二,电影和电视确实比书写更能表现某些历史现象,像是风光景物、环境,以及复杂多变的冲突、群体、情绪等;第三,选择以视觉影像呈现历史人物、事件、过程,也就决定了独特的视觉语言,这与通过书写所呈现的意义不同;第四,无论书写还是影视形态的历史作品,都无法将有意陈述的部分完整地传达出来;第五,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最大的差别在于传播媒介的不同,但两者都经过了浓缩、象征与修饰,都难免有虚构的成分。对于“影视史学”的概念,周梁楷教授继怀特之后有更进一步的延伸诠释。他认为这个名词不仅指影视,还包括了视觉影像,像是静态的照片、图像、立体雕塑、建筑,以及远古时代的岩画等,只要能呈现某种历史论述,就都是影视史学研究的对象。 电影像是一扇窗 然而,对“影视史学”的论述比较偏向历史思维及历史意识的探讨,本书虽深受启发,但并不特别强调“影视史学”的概念。我比较倾向于类似著名历史学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维米尔的帽子》(Vermeer’s Hat: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的研究方法,将绘画中的对象当作观看过去的一扇窗,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描绘 17 世纪的全球贸易。本书讨论的二十三部电影亦是如此,它们就像一条引领我们进入过去的时光隧道,通过每章安排的叙事、史实、论述、当代研究、史料及问题探讨,让读者既可以轻松地阅读电影,又能从中学到历史,并认识历史学的各个重要课题。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阅读电影的方式有千百种,在这个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写出自己的一番心得,人人都是影评家。所以这本书不是在写影评,更像是一本历史深度导览。希望不管是学生、一般大众还是学校老师,都能把本书当作历史之旅的起点,在里头找到阅读这二十三部电影的历史新视角。 最后,本书得以完成,要感谢家人的包容,让我能无后顾之忧地在暑假期间埋首书斋完稿;谢谢协助查找各种影评与信息的助理林宇嫣、林芳羽,以及蔚蓝文化编辑翰德在文字上的润饰及可乐总编在出版时给予的各种协助;最后要致谢的是历年选修“电影与社会”课的同学,没有大家的热烈参与和心得书写,我在这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灵感。 2016.9.28 花莲 紫竹斋书房 有明显历史方向的约有十五部,分别是《浪潮》《再见列宁》《香料共和国》《替天行道三人行》《测量世界》《烽烟岁月》《钢琴课》《圣诞快乐》《世界是平的》《永不妥协》和《三峡好人》。---《巴黎春梦》《测量世界》《烽烟岁月》《天国王朝》《乌龟也会飞》《城市广场》《伊丽莎白》《勇者无惧》及《聚焦》 新十五部影片《荒野猎人》《海洋深处》《小小的家》《和食之神》《希特勒回来了》《伊本·白图泰》《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荷兰)》《爱国者》《鸦片战争》《天皇》《昔日的我》《霸王别姬》《风华再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艺术的力量》。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前言 我的“电影与社会”课小史 第一编 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 《荒野猎人》/北美的毛皮贸易、白人与原住民 《海洋深处》/跟着捕鲸猎人抓怪去 《寻访千利休》/美,我说了算! 《小小的家》/回到那美好的昭和时代 第二编 饮食、感官与历史记忆 《香料共和国》/饮食、乡愁与记忆 《和食之神》/饮食就是人生 《希特勒回来了》/战后德国的历史记忆光谱 第三编 全球史与全球化 《伊本·白图泰》/横跨亚洲世界的中世纪旅行者 《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荷兰)》/看得见的城市 《世界是平的》/一张图看懂全球史出版市场 《爱国者》/美国独立战争书写的“全球转向” 第四编 抗争、战争与革命 《鸦片战争》/打破国族神话的迷思 《圣诞快乐》/从军事史到个人生命史的“一战”书写 《天皇》/从神到人的天皇退位危机 《昔日的我》/当时我们以为可以改变世界 《替天行道三人行》/30岁以前不信左派没心肝,30岁以后还信左派没大脑 第五编 性别与环境 《钢琴课》/我的意志,决定我的人生 《霸王别姬》/从戏曲看近代中国 《一九四二》/这场饥荒是天灾还是人祸? 《永不妥协》/小虾米对抗大财团的水污染事件 第六编 艺术与大众史学 《风华再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在荷兰遇见亚洲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跟着维米尔看世界 《艺术的力量》/英国大众接触历史的几种渠道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悠遊字在》第二季

手“指”瓜落的神迹 / 習近平三個私生子/ 特朗普能带来和平!

【國家拐騙】 八千湘女騙上天山 共党是怎麼樣骗女人去新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