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的本质是什么?

 


广告的本质是什么?

广告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忙,而理论书籍仅有那么几本。所以,做事时,时而迷茫时而不知所谓。

广告,即市场营销。广告是为商业(做生意)服务的,可以看做是商业的一只大喇叭,一刻不停地哇啦哇哇啦着向过往的顾客大声叫卖着产品。大家想想,是不是很形象,哈哈。

所以在搞清楚广告的本质是什么之前,我们必须得看看商业,即做生意的本质是什么呢?

(1)商业的本质

商业的本质是供求关系,即先有需求、后有满足需求。所以,任何商业都会制作出一种产品来,一边给用户使用,一边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在这个供求关系中,商业就像是一个跷跷板,一头坐的是目标用户,另一头坐的就是用户的需求,产品,就是像跷跷板中间的锚。

如果你找到了A用户,但你提供的需求是B需求,那么这个跷跷板就会倾斜,失去平衡。在产品一次次优化迭代中,只有找到A用户,同时满足了A需求时,我们的产品锚才能保持平衡运转。

(2)广告的本质

那么广告的本质是什么呢?当我们的产品锚做出来了,需要先把用户拉进来坐上跷跷板,我们才能检验这个跷跷板的平衡能力呀。所以,广告就是拉客户。但怎么把跷跷板运营到平衡呢,就需要我们拉到对的人。怎么拉到对的人呢?你得提供“对的人”感兴趣的“对的创意”呀!

所以,广告的本质同商业的本质是一样的,但过程是恰恰相反的。商业的本质是这样的,目标用户——未满足需求——形成产品。广告呢,产品——拆解功能——分类需求——分层用户。

(3)怎么做出好广告?

所以,要做好广告,一是懂产品,二是懂需求,即有能力拆解出产品功能所对应的用户需求。

懂产品,相对好做一些,产品运营、客服是这领域的专家,即熟悉产品的各个玩法、功能、使用路径。

懂需求,非常难做,这就要求我们广告人像是一架心理扫描机,通过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来提炼出产品的核心用户、核心需求。为什么传统4A公司,在讲到广告策略时,经常用到“洞察”这个词呢?因为产品是具象的,用户是具象的,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也是具象的,但在使用中用户的心路历程是一闪而过的、隐性的、甚至模糊不自知的,比如用户看到产品ICON和标题时的心理感受,点击下载等待安装时的心理期待,首次激活进入首页时的冲击感,在头屏查看核心内容时的感觉,决定第一次点击哪个按钮时心理决策,体验到核心功能时的使用感受,返回体验次级功能时的感受,在整个过程中的沉浸感,决定退出时的感受等等。这些,全部都不是明面上的东西,没有任何数字、路径能直接告诉你的东西,只能靠洞察。所以,我们广告人,需要做一台心理扫描机。像传统4A公司,在产品上市前常做的用户调研,就是心理扫描机的一个非常重要部分。

(4)广告创意的进化

打广告,最开始时,是直接把产品功能列出来。不管消费者是否需要,也不管他是否能懂,“我说我话”,是早期的广告特征。比如,游戏会说,8大角色、5大副本、快速闯关。

中期,常使用夸张手法,来过分渲染扩大产品的功能。如游戏的0付费、送VIP、一刀999、升级快。

后期,也是相对成熟时期,能真得挖掘到产品的用户需求,并展示出来。如游戏发布会类素材,通过主策研发运营等讲述制作理念,以诚意吸引玩家对产品的关注,让玩家意识到,哦,这原来是款良心作品。再如游戏的充值决策类素材,通过再现玩家玩游戏过程中真实的舍不得、选挑便宜的充值心理,引发了玩家心有同感的会心一笑,玩家会觉得,呀,这广告真说到我心里了,真体贴,有意思,玩一玩!或如游戏的鲲类素材,玩家非常惊喜,哇,原来有这么新奇的游戏呀,玩一下呗!以上各创意,均是洞察到了玩家对游戏的心理需求,如猎奇、如充值徘徊、如厌恶换皮游戏。

(5)功能不等于需求

在广告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功能和需求易混淆的问题。如目前市场上大火的语音工具,声音只是一个工具,真正的声控是非常小众的。而语音工具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如灵魂社交、如兴趣分类等等,这才是产品的核心卖点。这个混淆,最常见体现在产品的SLOGAN上。自述功能、自述能满足的需求,高下立见。

拿常见的产品品牌口号来说,如快手的“记录这个世界”,映客的“上映客,直播我”。再如SOUL的“跟随灵魂找到你”,吱呀的“用声音认识有趣的人”,或者,巴黎欧莱雅的“你值得拥有”。

所以,做广告,和做产品类似,都是3点,一个是用户是谁,第二个是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第三个是我们的产品的功能是什么。功能不等于需求,这是最核心的。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悠遊字在》第二季

手“指”瓜落的神迹 / 習近平三個私生子/ 特朗普能带来和平!

【國家拐騙】 八千湘女騙上天山 共党是怎麼樣骗女人去新疆的?